可能因为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样式,您可以更新您的浏览器到最新版本,以获取对此功能的支持,访问下面的网站,获取关于浏览器的信息:
陈少明.(2008).论乐:对儒道两家幸福观的反思.哲学研究,(9),44-51,128.
崔大华.(2005).庄学研究.北京:人民出版社.
曹峰.(2014).《老子》的幸福观与“玄德”思想之间的关系.中原文化研究,(4),35-42.
方勇,陆永品.(1998).庄子诠评.成都:巴蜀书社.
方勇(主编).(2009).诸子学刊(第三辑)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.
冯友兰.(2005).人生哲学.桂林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.
罗祥相.(2016).庄子“命”与“逍遥”思想辩证.哲学研究,(4),39-44.
罗安宪.(2007).儒道人性论之基本差异.河北学刊,(4),33-37.
罗昆,李煌明.(2005).论儒家至乐与释老至乐的同异.思想战线,(6),87-90.
李泽厚.(1989).华夏美学.北京:中外文化出版公司.
李泽厚.(2017).中国古代思想史论.北京: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.
蒙培元.(1998).心灵超越与境界.北京:人民出版社.
[清]郭庆藩 撰,王孝鱼 点校.(1961).庄子集释.北京:中华书局.
[清]林云铭 撰,张京华 点校.(2011).庄子因.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.
[清]陆树芝 撰,张京华 点校.(2011).庄子雪.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.
[清]宣颖 撰,曹础基 校点.(2008).南华经解.广州:广东人民出版社.
[宋]林希逸 著,周启成 校注.(1997).庄子鬳斋口义校注.北京:中华书局.
史怀刚.(2014).鬼神、道德、幸福:孔子、老子、墨子三家幸福观试较.孔子研究,(2),48-53.
万勇华.(2016).庄子幸福思想研究述评.南昌师范学院学报,(6),51-58.
许春华.(2013).论庄子之“乐”.哲学研究,(11),40-46.
叶树勋.(2016).先秦道家“德”观念研究(博士学位论文).清华大学,北京.
叶树勋.(2015).《庄子》的“世德”观念及其政治意蕴.现代哲学,(4),117-122.
赵芳.(2014).先秦儒家忧乐观研究(博士学位论文).中国人民大学,北京.